郭淑穎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吉林 長春 130052)
當前我國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基于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教師在“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教育根本問題上,仍然存在“方向不明確、目標不明確、方法不明確”的三個痛點問題[1],在課程思政建設上仍然面臨著認識偏差、理念缺乏、能力欠缺三個挑戰[2]。同時,高校教育中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 “兩分離”現象不同程度地存在[3],少數教師在教學中缺乏育人意識,育人價值挖掘不充分,課程思政建設能力有待提高[4]。另外,課程思政改革在建設實施方面存在“一刀切”的現象,無法體現不同學科的專業特色[5]。相對于人文類課程而言,理工類課程思政建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思政育人作用難以發揮[6],并且理工類教師課程思政內涵的認識及課程思政實施的能力顯著低于文科教師[7]。因思想觀念滯后、思政素養缺乏,部分理工類教師難以承擔“課程思政”建設的重任[8]。
為解決理工科教師在課程思政建設方面遇到的瓶頸問題,部分研究者提出了資源庫建設的理論構想,并給出切實可行的建議:資源庫建設應依據不同學科課程思政建設要求,強化主體角色,體現學科特色[9];
資源庫建設應統一思想、轉變觀念,擴充資源、搭建體系[10];
資源庫建設應注重依托典型案例或典型事件,在對復雜工程、復雜技術的探索與研究中融入價值教育[11]?;趯W科打造支撐平臺、建設課程思政資源庫能有效推動課程思政建設體系由“零散化”向“集成化、科學化”升級,構建課程思政共同體[12]。
機械專業是理工學科中工程領域應用面最廣、社會需求量最大的專業類別,承擔著機械工業專業人才培養的重任[13]。截止到目前,知網中“課程思政”領域的研究成果共2萬余篇,而以“案例”和“資源”為主題的研究有400余項,其中與“案例庫”或“資源庫”相關的研究僅40余篇,并且基本集中在“醫學”和“農業”兩個學科。人才培養的關鍵力量是教師[14],本文針對機械類專業課程思政資源庫建設進行研究與實踐,能有效解決教師課程思政建設與實施的難點,彌補研究領域的空白。
本文基于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圍繞“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三個根本問題,確定“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養“擔當民族大任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的基本思想[15]。
本文提出依據機械類專業課程體系,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的指導下,以習近平總書記針對科技創新提出的“四個面向”[16]為重點領域,構建資源庫的實用功能、結構體系和案例內容。
首先,資源庫建設應以機械類專業課程體系為依據。機械類專業涵蓋范圍廣,通常包括機械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車輛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工業設計等專業,隨著我國新工科建設的出現機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等在某些高校也被歸在機械類專業之中。納入機械類的各專業雖各具特點,通常對機械行業的某一領域或某一方向有所側重,但具有相同的專業基礎知識結構要求[17]。
其次,資源庫建設應以《綱要》為依據?!毒V要》指出,高校課程應系統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的教育;
針對工學類專業課程,尤其要在課程教學中把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的教育與科學精神的培養結合起來,提高學生正確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工學類課程要注意強化學生工程倫理教育與大國工匠精神培養,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18]。
另外,資源庫建設應以“四個面向”為依據。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挖掘體現“自主創新”“中國方案”“中國力量”等內容的案例;
面向經濟主戰場挖掘“強國之路”“創新創業”“企業家精神”等內容的案例,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挖掘“國家戰略”“偉大復興”“家國情懷”“使命擔當”“大國工匠”等內容的案例;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挖掘“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生態文明”“工程倫理”等內容的案例[19]。
在建設思路方面,以教育的根本任務和教育的根本問題為指導思想,以機械類課程體系、《綱要》和“四個面向”為依據,確定資源庫育人功能為“方法培養”、“認識教育”和“價值引領”。資源庫建設的思路及其理論框架見圖1。
圖1 資源庫建設思路框架圖
在系統功能方面,教師可通過資源庫根據課程名、知識點、思政目標、案例描述等查詢檢索目標資源。
在結構關系方面,根據建設思路將資源庫系統按照素養目標分為方法培養、認知教育和價值引領三個結構模塊,每個模塊下設若干思政目標,例如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屬于方法培養模塊、中國傳統文化屬于認知教育模塊、自主創新屬于價值引領模塊。
資源庫中方法培養、認知教育和價值引領三個模塊所對應的思政目標作為一級目標,在此基礎上根據相關政策及現有研究成果中對于目標功能、組成、內容的描述將其分解為二級目標。
實現對學生方法培養的思政目標主要是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如以“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為一級目標,二級目標可以分解為: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認識的不斷深化和擴展;
以“唯物辯證法”為一級目標,二級目標可以分解為:對立統一規律、世界的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否定之否定規律。
實現對學生認知教育的思政目標主要包括中國夢、中國傳統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如以“中國夢”為一級目標,二級目標可以分解為:國家富強夢、民族振興夢和人民幸福夢[20];
以“中國文化”為一級目標,二級目標可分解為:中國傳統文化、中國精神、中國文明等[21];
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一級目標,二級目標可分解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四個自信、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
實現對學生價值引領的第一類思政目標主要包括自主創新、科技強國、家國情懷等[22],實現對學生價值引領的第二類思政目標主要包括職業精神、工匠精神、工程倫理等。
本文以機械類專業基礎課“工程圖學”為課例探索課程思政資源庫的建設?!肮こ虉D學”是機械類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一般在大學一年級開設,對于支撐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起到重要作用。該課程主要研究工程圖樣的表達、繪制和閱讀,課程性質涵蓋理論、實驗和實踐三大內容,其研究對象具有較強的客觀性,因與生產實踐緊密聯系,具有鮮明的實用性和職業性,通過課程思政教育,能夠實現培養適應現代化專業技術人才的價值引導[23]。
1.實現方法培養的思政案例解析。以“對立統一規律”為思政目標,針對知識點“零件表達方案的選擇”,可挖掘到思政元素“矛盾的主次方面”,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結合典型零件表達方案的選擇,引導學生學會分析矛盾的主次、養成科學的思維習慣;
以“世界的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為思政目標,針對知識點“組合體分析”,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結合“先整體,后局部,先畫輪廓,后畫細節”的知識點講解,培養學生樹立全局觀念,從整體著眼,關注局部,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揮。
2.實現認知教育的思政案例解析。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思政目標,針對知識點“學科起源”,可以結合遠古洞穴中的石刻圖案、農業文明時期的圖樣,讓學生認識到中國古代圖學智慧及悠久文化與工程圖學的發展史密切相關;
以“人文素養”為思政目標,針對知識點“組合體讀圖”,可以結合“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詩句引導學生將視圖結合起來看物體的三維結構,啟迪學生的思維。
3.實現價值引領的思政案例解析。以“職業態度”為思政目標,可以針對知識點“尺規作圖”,結合“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引導學生建立誠實守信、遵紀守法、一絲不茍、求真務實的職業態度;
以“精益求精”為思政目標,可以針對知識點“螺紋連接方式與應用”,結合大國工匠陳衛林“小螺栓,大匠心”的事跡讓學生認識到螺釘制造工藝與機器質量密切相關;
以“工程倫理”為思政目標,針對知識點“螺紋緊固件”,結合“凱悅酒店坍塌”事故,講解繪圖失誤導致了重大安全事故,造成了人民生命和財產損失,強化學生的工程倫理意識。
本文對機械類專業課程思政資源庫的建設進行了研究,彌補了該領域的研究不足,為其他研究者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理論范式和創新思路,解決了機械類專業教師在課程思政建設方面存在的觀念滯后、素養缺乏和能力欠缺的問題。在實踐應用中,教師可以結合所教授課程的知識點和課程教學需要達到的思政目標在資源庫中進行案例檢索,并選用合適的案例內容,將思政元素融入到課程知識點,實現知識、能力與素質的課程目標,通過課堂教學達到立德樹人的根本目的。
猜你喜歡機械類資源庫案例案例4 奔跑吧,少年!少先隊活動(2021年2期)2021-03-29健身氣功開放課程資源庫建設研究武術研究(2021年2期)2021-03-29基于OBE理念的機械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裝備制造技術(2019年12期)2019-12-25貴州●石斛種質資源庫貴州林業科技(2019年2期)2019-08-26隨機變量分布及統計案例拔高卷中學生數理化(高中版.高二數學)(2019年6期)2019-06-24發生在你我身邊的那些治超案例中國公路(2017年7期)2017-07-24基于共享資源庫的混合式教學考核模式研究電子制作(2017年10期)2017-04-18機械類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報告定量分析計算若干問題探討中國工程咨詢(2017年10期)2017-01-31高中歷史信息化教育資源庫應用探索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年11期)2016-12-01機械類“先進制造技術”課程教學研究山東工業技術(2016年15期)2016-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