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君
習主席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我們必須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不斷賦予科學理論鮮明的中國特色,不斷夯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基礎和群眾基礎,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牢牢扎根”。這些重要論述,為我們更好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營養,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政課有機融合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指導?!榜R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以下簡稱原理)課作為院校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主干課程,應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分融通,促進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思政課堂上同頻共振,增強學員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深入理解和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自信。筆者作為專職的原理課教員,結合工作實際,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原理課教學談一談自己的思考體會。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并不是與馬克思主義毫無交集的另一種文化,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內在包含著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機結合。從這個意義上講,融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本就是原理課的題中應有之義。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原理課教學中來,不僅有助于把原理講深講透講活,提高課堂教學實效,還有助于增強學員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覺自信自強,實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原理課教學以思辨性、學理性見長,教學內容相對晦澀、語言風格偏于西化,學員理解起來并不容易。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側重于對生命的感悟和對現實生活的關切,很容易激發學員的情感共鳴;
再加上學員對傳統文化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因此,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表達方式來詮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立場、觀點、方法,更容易為學員所理解和接受。
依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經典文本,把原理講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大多蘊于文獻典籍之中,其思想內核與馬克思主義有諸多內在契合之處。教員可精心選擇與原理課教學內容相融通的經典文本,并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對其深度解讀,使學員在深層次理解與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充分感受到馬克思主義縝密的思維邏輯和深刻的思想批判,使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魅力進一步得到彰顯。
依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故事案例,把原理講透。傳統的原理課教學多是采用西方故事西方案例。與之相比,傳統文化的故事案例更具有厚重的歷史感,表現形式更加豐富,話語表達更加生動。從詩經、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從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到中國音樂、繪畫、瓷器,從中華民族傳統節日、風俗習慣到各個地域獨特的人文風情,都可以拿來為我所用。這樣的解讀更具有中國特色,也能把原理解釋得更為清楚透徹。
依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實踐教學資源,把原理講活。傳統的原理課教學多是以思政小課堂為主,除了案例、視頻輔助之外,可運用的實踐教學資源相當有限,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理論的鮮活性和學員的代入感。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教學資源極其豐富,教員可充分利用地方博物館、文化館、故居舊址、文化遺跡等實踐教學平臺開展情境式、體驗式教學,讓學員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中加深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解與運用。
當前,受限于軍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開設不多、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力度不夠等現實困境,青年學員存在著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知不足、情感不深等問題。原理課程覆蓋全體學員,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原理課教學,既有助于豐富軍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資源,拓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渠道,又有助于學員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充分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美,增進情感認同,堅定文化自信自強。
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要義,增強學員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覺。習主席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其中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边@段話高度概括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要義,這也正是中華民族始終保持強大文化凝聚力的關鍵所在。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要義融入原理課教學中來,有助于喚醒深藏在學員心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基因,引導學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家國榮譽感,自覺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增強學員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習主席指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边@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仍然具有強大吸引力和感召力的緣由,也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思想根源。教員要致力于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價值滲透到原理課教學中來,使之成為馬克思主義指導學員認識和改造世界、引領道德建設等方面的重要思想資源。
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增強學員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強。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以吸收改造,使其在新的結合中內涵更為豐富,例如黨的思想路線中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就是對《漢書》中“修學好古,實事求是”這一理念的吸收轉化。這也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始終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原因所在。在原理課教學中充分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論創新成果,有助于使學員認識到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時代傳承,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更加堅定文化自信自強。
習主席指出:“堅持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這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和活的靈魂?!痹碚n教學重在引導學員掌握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與之相對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理應從價值信念層面、知識層面、方法層面三重維度展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價值追求。它所塑造的理想人格,總是“責任先于自由”“義務先于權利”“群體高于個體”“和諧高于沖突”,它總是把個人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和義務放在首位,把它視為個體存在價值得以確立的依據。傳統文化中“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價值理念,都展現出這種心系國家、胸懷天下的公共情懷與責任擔當。
而這種向“公”的人格境界與馬克思主義“以人民為中心、為人類求解放、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終極價值訴求有著內在契合之處。馬克思主義從誕生那一刻起,就始終致力于實現人的解放和發展,特別是無產階級、廣大勞苦大眾的解放和發展;
始終探討通過什么樣的途徑、策略和方針來實現人的徹底解放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統一。而中國負責任的大國擔當,中國共產黨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根本宗旨,習主席“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錚錚誓言等,傳遞的也都是這種公共性價值信念。
因此,教員要致力于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種向“公”的價值信念融入原理課教學中來。用“仁義禮智信”的道德準則、“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廣闊胸襟、“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人生態度等,引導學員“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當然,傳統文化之“公”與馬克思主義之“公”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相較而言,傳統文化之“公”是以家為本位,更關注私人領域、個人道德踐履;
馬克思主義之“公”則是社會本位,更關注社會公共領域、人類未來走向。但是在強調個人歸屬于一定的社會共同體方面,它們是有共通之處的。正是這種價值指向上的一致性,決定了傳統文化經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可以有力地支援原理課教學。
結合原理課教學的相關知識點,深入挖掘、甄別和篩選可與之相融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引導學員在整體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核心內容的同時,加深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理解。具體說來,可在以下幾個專題中展開。
一是在“唯物論”專題中,展現中國傳統“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宇宙觀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相通之處。中國傳統宇宙觀雖然是在小農背景下產生的,但它將天地自然“擬人化”,給大自然蒙上一層溫情詩意的面紗,這對于改變人們僅僅將自然視為研究利用的對象這一錯誤認識、對于改善人與自然的關系具有積極意義。
二是在“辯證法”專題中,展現中國傳統思想中的辯證思維與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相通之處。例如,陰陽魚太極圖中蘊含著的陰陽相生相克卻又相輔相成的觀點與對立統一規律相通;
孔子的中庸之道與“度”這一范疇相通;
“和而不同”的和諧觀正是習主席所倡導的“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這一文明觀的思想來源。
三是在“認識論”專題中,展現中國傳統知行觀與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相通之處。中國傳統哲學一直強調知行結合、學以致用的踐履理性,從孔子的“學而知之”、墨子的“三表法”到朱熹的“格物致知”、心學家王陽明的“知行合一”等等,都強調“從生活實踐出發,以反省自身實踐為立足點,最后又歸于實踐,將理論在實踐上加以驗證”。
四是在“唯物史觀”專題中,展現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的異同之處。雖然我國古代“民貴君輕”思想本質上是為維護封建君王統治服務的,而中國共產黨所秉持的“人民至上”執政理念則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主體地位和我們黨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但兩者之間仍有一定程度的共識,即都把“富民”“敬民”“愛民”“利民”作為具體方略。
五是在“共產主義崇高理想”專題中,展現“大同社會”理想與共產主義理想的異同之處?!按笸鐣崩硐氘a生于封建社會,當時的人們對于社會現實并沒有多么深刻的認識,因此,它更多表現為一種古人對至善至美社會的美好向往,帶有一定的空想性。而共產主義不僅是一種道德理想,還是一種革命實踐,更是一種歷史發展趨勢,對于社會現實的認識科學而深刻。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之“理法”,集中表現為所謂的“實踐理性”。它強調道德人格的養成和人生道理的覺悟,并不是一個簡單的“知道”或“不知道”的認識論問題,而是一種實踐的功夫。正是從這個意義上,中華文化特別強調“知行合一”,注重從當下的生活實際出發、從人自身的體驗和感悟出發思考問題、作出判斷;
反對從預先設定好的規則、理念等形而上的命題出發來推導結論,反對脫離具體實踐發表高談闊論。
而這種“實踐理性”與馬克思主義把對象、現實、感性都“當作實踐去理解”的方法論原則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馬克思稱自己的哲學為“實踐的唯物主義”,強調在實踐中去體會和把握這個世界?!皩嵺`的唯物主義者即共產主義者來說,全部問題都在于使現存世界革命化,實際地反對并改變現存的事物?!瘪R克思把辯證法也看作是在實踐中生成的,把一切脫離實踐的抽象的規律、原則都視為辯證法的反面??傊?,馬克思主義把實踐看作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出發點,這也是我們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哲學根基。
立足于實踐的生成本性,使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在方法論層面的融通成為可能。雖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沒有像馬克思主義那樣立足“實踐”構建了宏大敘事,卻對基于實踐的個體生命體驗給予了足夠關注。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兩相結合、優勢互補,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成人之道、教化之道、治國之道來具體化、細化原理課教學內容;
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來拓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論視野和實踐空間,并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加以闡發。如此,既彰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又使得原理課教學更具感染力穿透力。
明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原理課教學的總體思路之后,在具體的課堂教學環節要確保融入過程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還需要把握以下原則。
要始終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學放在核心位置,不能偏離這條主線。在原理課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內容,有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價值,但更重要的還是在中國傳統生產、歷史和文化的特殊性中論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普遍性。馬克思主義以實踐為基礎,通過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闡發了人類社會的基本規律,在此意義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的融入也只能具有一種補充的作用。因此,在具體融入過程中,在時間分配、內容占比和形式設置方面,都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邏輯結構、基本內容教學為主場,切不可喧賓奪主。
馬克思主義是在以工業生產為基礎的“世界歷史”的背景下形成的科學理論,而中國傳統文化則是建立在農業生產之上,以宗法倫理為本位。對此,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在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通原理課相關知識點時,既不可過于拔高,將古代思想現代化,把古代不可能產生的現代思想強加到古代思想上去;
也不可過于苛求,對傳統文化持“全盤否定”的態度。而是要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堅持求同存異、兼容并蓄,致力于推動兩種文明隔空對話,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現代化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共同發展。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實際教學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教員要注重從整體上和宏觀上去把握。在融入導向上,不可奉行“拿來主義”,而是要整體上堅持批判繼承原則和對其中的某些概念、范疇、命題等思想資源進行具體改造,賦予它們新的時代內涵。在內容選擇上,不可糾纏于細枝末節、一家之言,而是要精心甄選出具有代表性的、能夠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實質的教學資源,使學員窺一斑而知全豹。在融入方式上,不可完全依附于原理課教學內容進行機械解釋,而是要融會貫通,盡可能地通過對比分析來展現同一價值理念的古今差異和傳承創新之處。
綜上所述,當前,我們需要在提高融入意識、甄選融入內容、把握融入原則三個方面共同著力,以進一步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原理課教學的自覺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當然,“如何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融入”這一探索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今后結合具體教學實際持續深入推進。
猜你喜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原理中華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維護健康保健醫苑(2020年1期)2020-07-27平均場正倒向隨機控制系統的最大值原理數學物理學報(2019年1期)2019-03-21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東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東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東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東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化學反應原理全解讀中學生數理化(高中版.高二數學)(2017年1期)2017-04-16通信原理教學改革探索高師理科學刊(2016年8期)2016-06-15“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念淺析現代交際(2016年4期)2016-04-08評價視角下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堂語篇分析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年2期)2016-03-22